您的位置: 首页>> 发展规划>> 正文
西安文理学院“十二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来源(作者):发展规划处   发布时间:2015-05-18 16:10:12

西安文理学院“十二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科学研究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西安文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和科研支撑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科研彰显特色的基本原则,以省级和院级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主线,积极培育优势学科,突出特色研究,重视应用研究,保障基础研究,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研究,努力推出一批标志性的高端科研成果和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应用性成果。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注重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为凸显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特色、实现学院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智库保障。

二、“十二五”科学研究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按照《西安文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一是积极争取省、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全面提升学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术竞争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和省市科研管理机构、地方科研院所以及厂矿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建立相应的科学研究中心或科研基金等科研平台,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为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广阔的平台支持和充足的经费支撑。三是积极培育科研创新团队,明确不同学科团队的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努力提升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层次。四是积极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通过制度创新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坚持科研支撑教学、科研服务地方和科研彰显特色的工作定位,建立一批实力较强、影响较广的产学研基地,促进我院产学研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任务

1.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

一是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项目,争取建设省级重点学科3-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4个;同时继续做好陕西省高校哲学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力争2012年通过省上评估验收并正式挂牌。二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新建院级重点学科4-8个、院级重点实验室3-6个,并逐步形成我院特色学科群和学科优势。三是在做好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准备,力争实现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点的突破。

2.科研平台搭建与科研团队建设

一是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教育厅合作成立“关—天经济带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科技局合作设立“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创新基金”,并积极开展对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市委和市政府重大决策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二是积极推进“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等横向项目的开发与研究,联合有关政府部门、厂矿企业和科研院所,争取更多的联合攻关项目,并搭建产学研平台3-5个。三是以院内科研中心为平台,组建和扶持院级科研创新团队8-10个,为申报高一级的科研创新团队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题立项与论文成果

一是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10项以上、省部级课题立项100项以上、地市级课题立项200项。二是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分别超过“十一五”期间总量的50%。三是学术专著、教材、专业书籍出版总量提升20%。四是实践性成果专利、技术发明、作品参加国家(际)展演的成果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4.科研成果奖励及成果转化

一是在国家级层面的获奖有所突破,省部级、地市级的成果奖励项目数达到50项,同时出台院级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二是鼓励并支持教师为地方经济服务,挖掘并发挥我院相关科研潜力和能力,积极做好横向项目的拓展和技术创新,力争年均横向课题经费和成果转让突破30万。三是鼓励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相关系(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按照“各取所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实力较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成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帮助企业解决相关技术难题,有针对性进行成果转化的培育和发展。四是新建与学科专业研究目标一致的产学研()基地58个,力争实现科研、教学、实习实践的贯通。

5.大学生科研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工作培训活动,邀请校内外教师及相关专家,指导学生申报各类专项项目、开展科研工作、申报科研成果专利以及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基本科学研究实践,培养大学生科研兴趣,发展学术个性,提高创新能力。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广阔平台和优惠政策,每两年(逢单)举办一次“大学生专利与创意作品展”,每两年(逢双)举办一次“大学生论文大赛”。三是重点实验室和有关研究机构定期向学生开放,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实践场地及条件。

三、实现“十二五”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修订和完善科研成果奖励、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学生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与评价机制,激励和支持创新研究、特色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岗位目标任务落实、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工资分配等制度,不断强化专技人员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重点学科目标责任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院系两级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的责任、权力和义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以及科研工作将与各系()及其主要领导的考评直接挂钩。二是建立现代大学学术文化氛围与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系(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专家教授积极开展学术访问活动,使学术交流和学术访问成为常态,培养教师浓厚的科学研究意识。三是建立跨学科应用型课题联合协作攻关新型科研组织,建立学院学术委员会项目论证制度和重大项目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的团队项目招标机制。四是建立科研与学科建设专题会议机制,学院定期召开不同层面的专题会议和学院学术委员专题会议,及时研究、总结和解决科研与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我院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三)人才保障

一是积极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急需的学术骨干力量,引进外籍教授、归国博士等高层次的特色优势人才,引进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不断充实和优化科研创新团队的力量。二是实施“教师科研培训工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科研专题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研究能力和水平。三是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围绕重点项目,引进流动人才,支持优势特色学科组建学科科研团队,积极承担重大创新研究项目。四是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培育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要承担起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建设和科研成果产出的责任,增强科研和创新能力,带动整体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四)资源保障

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学科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每年投入科学研究经费不低于300万元,不断激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分层次、有重点地将经费资源向优势和特色学科倾斜。学院每年投入不低于600万的专项经费用于重点学科建设。二是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通过学术机构定期交流、学术沙龙活动、外请学术讲座、学人报告会等多种方式拓展社会人际资源、资金项目资源和项目合作资源,加快扶持重点学科、重点项目、优势特色项目建设,促进应用项目的成果转化。三是积极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国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汲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专家资源,提高学院综合研究实力。积极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拓展学术视野与合作研究空间。积极承办高层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充分利用各种优质研究资源,努力提高我院的学术声誉和科学研究水平。

上一条:西安文理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下一条:西安文理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关闭

Copyright @ 2012-2019 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