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首页 > 毕业校友 > 校友风采 >正文

有一种情感是牵挂

发布时间:2024-04-12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校领导走访看望部分校友

作者:原上草

母校与校友的情感是难以割舍的,就像母亲与儿女的情感是永远难以割舍一样。作家王安忆曾说过:“儿女就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是牢牢地牵在母亲手里,母亲时刻都注意着儿女的动向。”母校对校友也一样,校友走得再远,母校也总是牵挂着他们。在纪念学校升本11周年之际,校领导带着母校对校友的牵挂,走访看望了部分校友。

希望把二月兰种在校园里

在北京东城区报房胡同69号,徐可为校长拜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符浩。符老曾是我校历史上的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学校学生,历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日本、越南等国大使。19164月符老出生于陕西省礼泉县西张堡村,世代都是以种田谋生的穷苦人。他曾当过药铺学徒,做过油房雇工。99岁高龄的符浩老虽腿脚不灵,但思维敏捷,十分健谈,一口纯正的陕西口音,让人感到十分的亲切。他回忆了80多年前的往事。18岁考入县立房巷小学六年级,次年又以优异成绩被西安师范录取。上师范期间,他是一位热血青年,以学生领袖的姿态参与革命,他发起组织并导演了两部戏:《最后一课》和《凤阳花鼓》,并写下了他第一首抒发自己爱国情怀的诗句:“文章未必医贫病,宝剑应能解国忧”。他积极响应西安学生联合会的号召,参加了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宣传抗日救国。他是西安事变的历史见证人,当他和学生们的游行队伍走到灞河边,张学良出面劝阻学生,并许愿三天以后做出答复时,他们才回学校等待结果。正是他们的爱国热情,感动了爱国将军张学良。他还记得校园里的院长办公区墙角下的那棵梧桐和腊梅,他说:“不知梧桐和腊梅现在还在吗?希望学校把二月兰种在校园里。二月兰生命力极强,具有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的品质。希望学校发扬老的办学传统,多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学校未来的发展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

在省政府大院,徐可为校长拜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陕西省委主委、副省长张道宏。张道宏省长自19991月至20113月兼任我校校长。他是西安联合大学唯一的一位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他经历了合校、搬迁,那也是学校发展比较艰难的时期。他回忆说:是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把学校从翠华路搬到高新区,正因为搬迁合并,学校才有了新的发展机遇。那时候,学校党委整合各校的力量,凝聚人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张省长说:学校过去小而精,有些专业很有特色,如工业设计系的平面设计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面旗帜。在谈到学校未来的发展时,张省长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理学院的发展,启动了校园二期建设,增加了财政支持,这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目前,学校的规模已经够了,下一步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办学质量。学校未来的发展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建设有影响的特色专业,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走在新建本科高校的前列。

他们是母校的骄傲

校长徐可为代表全校师生,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走访看望了北京的几位知名校友。他们是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窦尔翔;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北师大教授康震;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大众图书部副主任许挺。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母校带来了无限荣耀。

  曾就读于我校原西安师专政教1987级学生窦尔翔,向徐校长汇报了他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若干;在《经济学动态》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许多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辑录或全文转载;还在《中国证券报》、《国际金融报》、《中国经济时报》、《金融时报》、《中国改革报》上发表多篇文章。他告诉徐校长:“每次回母校,母校都有可喜的变化,这令我感到无比振奋和鼓舞。学校一直走在转型发展的路上,积累了诸多的办学经验,高校转型发展为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愿意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曾就读于我校原西安大学1982级统计班的骞芳莉回忆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美好时光,并向徐校长汇报了她的成长经历:19867月至19921月历任西安协和大酒店会计,财务副经理,经理,财务副总监,总监;19921月至20054月历喜来登大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54月至20073月任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后历任商务部外资司副巡视员,副司长。20119月至今任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第九届陕西省政协常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向徐校长表示:“母校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校友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我们每一位校友都应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曾就读于我校原西安师专中文1989级的康震汇报了他担任百家讲坛主讲及在北师大的工作情况。他向徐校长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学校加快课程改革,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推出优秀的有影响的应用型课程,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他说:“寒假,我带着儿子到母校的校园走了走,发现校园变化很大。西安文理学院升本十一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坚信,通过全体文理人的努力,学校必将成为一所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

曾就读于我校文学院涉外文秘专业20052班的许挺,向徐校长汇报他在校学习情况及工作成果。他曾任班长、团委学生通讯社副社长兼《文理青年》报执行主编。现服务于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已策划出版了著名作家梁晓声作品《似梦人生》、《思想的盛宴》,国学大师季羡林作品《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著名词人方文山作品《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将军烈》等近百部图书。他说:“母校曾经培养了我,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母校老师的教导,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我的老师,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

副校长王晓萍代表学校看望了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东宇博士。杨东宇博士是我校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专业1988级学生,1995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2006年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作博士后。杨东宇说:“学校为我们聘请了省内最好的学者、专家,为我们授课,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开阔了我的视野,这些为我后来的成长、求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

愿为母校的发展竭尽全力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忠良代表母校赴宝鸡、咸阳走访看望了两位优秀校友——宝鸡市委副书记陈光明、咸阳市副市长刘印生。

  陈光明副书记曾是我校原西安师专1979级中文专业学生,座谈中,陈书记说:“30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很艰苦,记得宿舍是住27人的平房。但是,老师学养积累深厚,人格魅力很强,对我们影响很大。那时候老师的教导弥足珍贵,将伴随我的一生。”他还谈到:“上学的时候就盼望学校升本,等了21年这个愿望才实现,我们要珍惜学校来之不易的发展,愿为母校的发展竭尽全力,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刘印生副市长曾是我校原西安师专1981级化学专业学生,座谈中,刘市长说:“上学的时候,校长和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我现在严谨、扎实的作风就是那时候养成的。感谢母校把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农村孩子培养成国家干部,能为人民做点事情。每次回母校都能看到可喜的变化,令我感到无比振奋和鼓舞,我相信广大校友也和我一样深受鼓舞。今后我们会多关注母校,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牵挂你的人是我,想念你的人是我”,牵挂是母校对校友的守望,牵挂是校友对母校的惦念。校友是母校的名片,母校是校友心灵的故乡。愿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愿我们的校友常怀感恩之心,心系母校,报答母校。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