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正文
机材学子观看二十大开幕会有感
作者: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2-10-20 点击数:

202210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我院学生代表S204观看开幕式直播,切实领会会议精神。在收看过程中,同学们兴致高昂,一边聆听一边笔记。开幕式直播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聆听十九大报告后的感受与思考。

机械2102邹坚

雄狮怒吼国人醒,中华先辈洗耻辱,巨龙腾飞九州欢,党的光辉照华夏,春风万里人心暖。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一直光芒万丈,照耀祖国大地、万里山河,这也成为我们新青年不断努力拼搏的精神动力,我深知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热爱我的祖国,也热爱中国共产党。我将时刻为理想而努力,牢固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不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我愿意以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紧跟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听党指挥,为党和人民战斗,我将放下从前的稚嫩,认真且努力塑造全新的自己,成为党和国家真正所需的忠诚儿女。

光电2101吴轶卓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们的热盼中拉开帷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后迎来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和国家有着重大意义。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我们之所以能够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成为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一切奋斗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通过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每一个党员的身体力行体现出来,被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所证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情,血肉相连,不可分割。

习主席也在大会中对中国青年提出了一些要求,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会怀揣梦想,努力学习,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肩负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自动化2101张思丁

生逢新时代,青年当有样。当前,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恰逢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时刻,各个地区的党员代表侃侃而谈,为中国发展建言献策,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最好的年纪不应碌碌无为一生逢新时代,青年当有样。

今日之中国,应当是吾辈青年奋斗之中国。作为祖国的未来的栋梁,日后发展的基石,我们应及时提高思想感悟,将个人的小我融合至祖国的大我、民族的大我之中。同时,新时代青年,应以新为径,当下中国发展急需创新力量,当代新时代青年要不断提升创新精神,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要有敢闯、敢进的精神,不忘“以苦为食”的中华精神,甘于吃苦乐于吃苦,倡导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物理2101刘欣宇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历史是最生动的、是最具有说服能力的教科书,必须要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好,担任好历史的使命,从党的历史经验中吸取前进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己之力。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使命,抱有远大理想、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并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的篇章。

智感2201景郝窦

开幕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激励全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十大顺利开幕,作为团员,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整个国家、民族要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迈向新征程,创造新辉煌。

物理2201张羽乔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及使命,党团结人民,使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从落后的农业国演进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人民的温饱不足到现在的全面小康。百年党史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人民、尊重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6-2017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88258551 传真:88276107

地址: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

"团小材"

微信公众号

学院网站

二维码

Baidu
map